深圳热线

环球要闻:做好“非遗+”

2022-06-25 05:58:45 来源:湛江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湛江“非遗”火出圈,如何才能让这把“出圈火”常旺,关键是让“非遗”“活起来”,“活起来”需要多种“非遗+”方式赋能。

“非遗+产业”赋能。“非遗”赋予醒狮大能量,在“中国醒狮之乡”遂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龙湾醒狮团团长李荣仔,把“非遗”醒狮做成一个产业,走出了一条民俗传承、艺术展示、道具产销的好路子,产业化发展模式让醒狮成为全国同行业“领头羊”。

“非遗+校园”赋能,随着人们对“非遗”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非遗”文化项目进入课堂,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我市不少学校在积极探索让雷州半岛传统“非遗”文化在校园内扎根,实现学生与“非遗”的“双向奔赴”。湛江市二十小于2015年建立了贝壳粘贴坊,开辟出学生作品制作室和展示室,在美术课上教授贝壳粘贴课程,还开展了贝贴手工社团活动,对贝贴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后可以在老师指导下继续创作,学校还编写了校本教材。非遗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通过现场体验,切身体会了制作的乐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文旅”赋能。吴川鼎龙湾非遗小镇里的竹编工艺人,制作的竹编小工艺品;遂溪螺岗小镇的“腾艺龙狮客栈”,内里摆放着千奇百趣的“迷你狮”工艺品……这些“非遗+文旅”的新鲜组合,让“非遗”“活”起来,“身边的非遗”游客随时拥抱,融合湛江“非遗+文旅”之美,探索文旅发展之路,让“非遗”“走”出去,把游客引进来。

“非遗+宣传”赋能。在公共场所宣传,如在遂溪孔圣山孔庙前,设立遂溪醒狮“水上飞狮”表演。以视频方式宣传,如在6月11日——中国第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 湛江非遗纪录片《我们诞生在湛江》首发央视频、新华网客户端。还可以在抖音、微信等社交平台上策划宣传,让大家尽情感受湛江“非遗”的魅力。

眼下,我市“非遗+”又迎来一波利好,在时光里蒙了些许微尘的湛江“非遗”,正以“非遗+”的姿态焕发出新的光彩。

关键词: 社团活动 传统文化 自然遗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