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七夕节又叫什么节日?为什么七夕节又称女儿节?_当前看点

2023-04-25 09:35:49 来源:可可情感网

01

七夕:古代的女儿节


(相关资料图)

“七夕”又称“乞巧节”,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中华民族流传了大量关于“七夕”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民俗仪式资料,成为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据专家考证,七夕节俗形成于汉代,汉代《古诗十九首》记载:“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针于开襟褛,俱以习俗也。 ” 可见,七夕节俗与女性的关系十分密切,古代的七夕活动以少女少妇为中心,所以又称为“女儿节”或“少女节”。

如河南《宜阳县志》中说:“七月七夕为女节,陈瓜果、祀天孙以乞巧。 ”

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是夕,各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陈瓜果于庭院中以乞巧。”

到了唐代,人们都要在“七夕”这天祭拜织女,希望她把纺织的技巧传给家中的女人,而女人们则走亲访友,连平时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这天也可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涉足田园、游览井市。唐人祖咏在《七夕》诗中说:“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明代《帝京午目》中说:“七夕女儿节,角黍展榴裙。”“七夕”这天女性的待遇就更高了,女人要穿红戴花,用五彩绫线结成樱桃、桑椹、角黍、葫芦等形状穿线佩身,家中还要备足美食供女人享用。

02

数字“七”:女性的专属密码

中国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女性与数字“七”似乎形影不离。

比如,女娲在创造人类之时,就曾“一日七十化”,又如汉代刘向《列女传》 中讲述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七日城为之崩 。

流传于浙江省东阳县的《女蜗造人》故事中,说到女蜗用黄泥捏人,捏好后就放在太阳底下 晒,只要晒七七四十九天,泥人就会活,果然泥人如期成活。哈尼族神话《始祖塔婆然》描述女始祖因风而孕,九月后生出“七十七个小娃娃” 。满族《海伦格格补天》神话说有个叫海伦的小姑娘为了补天,用一盆神火“炼七七四十九块石头,炼到七七四十九天”,终于炼出一块五色石板。

傣族叙事长诗中, “七”是一个神秘的数字,它象征着半人半神的女性。纳西族在人死后,要在鞋底钻孔,其中男人的钻九个孔,女人的钻七个孔,因为他们认为女性有七个魂,男性有九个魂。

在我国民间文学中,有七仙女、七姊妹、七姑娘之类的说法。在“天仙配”故事中,更明显突出了“七仙女”,七仙女也是天上的织女,是织女姊妹当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她因为受不了天上的寂寞,偷偷来到民间,爱上了孝子董永。彝族的神话传说中常有“七姑娘” 的说法,著名的创世史诗《梅葛》中说,远古的时候格滋天神放下九个金果变成儿子,又放下七个银果变成七个姑娘。

在古老的传说和民间习俗中,“七”形影不离地伴随着女性,并且古人将七月初七视为女性的节日,另外“七”与“妻”同音,也暗示了和女性的关联。

03

为何“七”代表了女性?

那么,为什么古人会认为女性与“七”密切相关呢?古人通常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为何数字“七”又代表女性呢?学术界对此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寻根溯源,古人是遵循“月亮——生育——女性”这样的思路来考虑的。

古代人们通过用肉眼观察太阳、月亮、星星来确定时间和方向,制定历法。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占星术,即通过天体的运行来占卜凶吉祸福,预测自然灾害、战争的输赢和个人的命运。《易传·系辞下》曰: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由此可见,天文知识在人类早期文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此也产生了与天文有关的神话以及神秘数字等。

《周易·系辞上》说:“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阴阳之义配日月。”日、月是人类最易观察到的自然天体,仰则能见。日为阳,月为阴,为古之观念。月为女性的象征,为太阴之精,为妇、为母、女主、皇后。

古人通过观察发现,月圆月缺,盈亏相续,所以他们认为月亮具有强大的生育能力,能够生生不息,从而衍生出了月亮代表女性的观念。

《搜神记》中说:“孙坚妻怀权梦月入怀 ,告坚日:‘妾昔怀策梦日于怀,今又梦月。’坚日:‘子孙兴矣。”’可见,民间有梦月为子孙兴旺的象征的观念。

按照阴阳的文化体系,形成了月一阴一女性的象征体系。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月中女神都是主司婚姻和生殖之神。常羲、西王母、嫦娥等月亮女神神话象征着“生命的繁衍与永恒”。

六朝时期的《汉武帝内传》记载,七月七日那天,她送了四个仙桃给汉武帝吃。这位尊贵的女神或女仙的此举恰在月、日重“七”之时,生下七个女 儿,七月七日下凡到汉武帝处做客,而美丽善良的七仙女,冒犯天条和人间穷苦百姓结婚,后来道教又进一步把西王母推举上玉皇大帝皇后的宝座,这当然会在无形中缔结或加深女性与数字“七”的缘份。

唐代以后,民间出现了主婚姻的“月老”,他有用以系夫妇之足的“赤绳子”,实指“子孙绳”,月老是月神由天堂走向民间,由神到人的复合形态,这种形态是月为生命之神的自然演化。

数千年前,先民们通过观察,发现月亮的盈亏周期为28天,这与女性的月经周期几乎完全相同。古人于是将崇拜月亮的宗教感情与月亮盈亏规律、女性行经规律联系起来。

而后,古人又发现,女婴7个月时长第一颗牙齿,7岁时开始换牙。约在14岁时,月经初潮到来,在49岁时进入绝经期。此外,女性的妊娠期为280天左右。女性的发展节奏,正好以“七”为基数。

《黄帝内经·素问》之《上古天真论》篇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状;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衰,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黄帝内经》的这段话,从七岁一直描述到四十九岁,每七年一个生命阶段,系统地总结出了女性大半生生理变化历程。

可见,这些基本的生理现象,古代的先民们,在女性身上早就观察到并记录下来了,从而将女性与数字“七”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观念,并折射到民间文化中,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

所以,数字“七”与月亮、女性三者之间似乎有一种神秘的联系,古人以“七”代表女性,就可以理解了。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