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小河公园。 鲍圣慧 摄
中新网杭州12月9日电 题:浙江文化观察:三大世遗和三个“老外”的故事
作者 严格 谢盼盼
(资料图)
最近,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杭州小河公园“火”出圈。
航拍小河公园。 沈杨根 摄
小河公园前身是中石化的小河油库,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建立的第一座油库,是杭州人熟悉的“老工业代表”,也是运河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
走进小河公园,不少文艺新地标映入眼帘。被保留下来的3个油罐在加固翻新的基础上新增了几千个大小不一的孔洞,营造先锋时尚的艺术化光影效果,与码头边的新建“油罐”共同组成“大灯笼”。
西湖风光。 马立群 摄
不少展览、诗会也纷纷在这里举办。小河公园也成为了杭州新晋网红打卡地。
小河公园项目由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设计团队承担整体设计。
西湖风光。 马立群 摄
其实,在一开始,不少人有疑问:一个“老外”,能够理解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吗?
2019年,隈研吾来了一趟杭州。他沿着大运河观览,最后到小河油库里实地考察。在游览大运河时,他不停地用手机拍照,连连说“Amazing(特别棒)!”
根据隈研吾的设计方案初稿,油库全部保存,但需进行部分改造。而油罐则改动较大,除罐体整体改动外,还需要移位。
但为了更大限度保留运河沿岸的原始工业风貌,在和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部门以及杭州运河集团的不断沟通下,隈研吾对运河文化理解也在不断加深,设计师调整了此前的设计方案,部分油库和油罐得以保留,同时也有创新,例如油罐外壁开孔、油库部分墙面做幕墙、采用新构造的气枕云棚等。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盛淑彦 摄
小河公园现在成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的经典案例。
除了大运河,杭州还拥有西湖和良渚两个世界文化遗产。
据了解,当时西湖在申遗时,前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协调员尤嘎·尤基莱特来考察西湖,尤嘎·尤基莱特来自芬兰。他觉得西湖申遗不可理解,认为在他故乡芬兰,像西湖这样的湖泊有两千多个。
经过三天考察后,他才了解西湖景观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很佩服西湖悠久的人文底蕴,认为西湖就是潜在的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良渚的小莫角山遗址。 良管委供图
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也是当时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
良渚申遗也曾让“老外”有疑问。
长期以来,国际学术界一些人认为,中华文明始于距今约3500年殷商时期。而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意味着中华文明起源、国家形成于5000年前一事,终获“国际认证”。
按照此前西方传统观点,评判一个社会是否进入文明等级,要看其是否拥有青铜器、文字以及诞生了城市。
而良渚没有青铜器,遗址中虽发现了原始符号,但还不能认定为文字,所以对于良渚是否“达标”,曾有不少争议。
鸟瞰杭州运河边的小河直街。 顾越 摄
据浙江省考古学会会长、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斌说,直到后来,2007年良渚古城的发现,以其巨大的规模和城市规划,证明良渚社会应该已经进入了国家文明等级。在上海世界考古论坛期间,有许多国家的考古学家都来过良渚,他们惊叹良渚古城的规模,说如此巨大的工程不是国家,什么是国家。
国际考古学泰斗、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在2013年和2017年,两度考察良渚古城遗址。他表示,良渚古城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对于良渚是国家,并且已进入文明等级,他一点也不怀疑。
在2017年12月召开的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上,伦福儒进一步断言,放在世界的框架下看,良渚把中国国家社会的起源推到了跟古埃及、古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印度文明同样的程度,它们几乎是同时的。
鸟瞰杭州运河边的小河直街。 顾越 摄
2019年7月,杭州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作者看来,三大世遗是浙江面向世界的金名片,三个“老外”和三大世遗的故事,也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文化遗产理念的生动诠释。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我们更有理由和自信,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和火起来,不仅为中国,更为了世界。
编辑:王昊
关键词: 良渚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