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为户外劳动者打造温馨的“红色港湾”

2023-08-02 11:01:51 来源:湛江日报

环卫工人在爱心驿站休息喝水。记者李忠 摄


【资料图】

“夏日炎炎,有这么好的地方让我们可以避避暑,真的很感谢环卫处的贴心服务。”日前,在赤坎区环卫处爱心驿站,一边“叹”空调一边喝水的环卫工人李阿姨高兴地说。

近年来,赤坎区环卫处党总支部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基层党建竞标争先“四个一”活动部署要求,积极建设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并不断强化驿站的阵地服务功能,凝聚红色能量,为广大户外劳动者打造“家门口”的温馨“红色港湾”。

打造群众想来爱来的温馨家园

“很多环卫工人扫街累了,顾不得地上脏不脏,就直接坐路边上了。有时遇到雷雨天气,甚至只是临急临忙躲在树下或电线杆下,这样实在太危险。”

“午饭时间,快递员和外卖员常常是顶着烈日高温露天坐成一排,三扒两咽吃过饭,便又急急忙忙地赶往下一个送货点……”

“每当看到这些现象,我们都会受到很大触动。”赤坎环卫处党总支部一名委员说,该党总支部一直都希望能为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户外工作者打造一个能遮风挡雨、让他们吃上热饭、喝上热水的温馨场所。

于是,赤坎环卫处党总支部联合赤坎区总工会开展了多次实地调研,秉着“主动、精准、高效”的服务理念,结合户外劳动者常聚地、便利化管理等综合因素,最终选定了调顺村、草苏村、赤坎区环卫处三处作为驿站地址。

驿站内设置了休息区、阅览区、洗漱区,同时,微波炉、冰箱、电视机、空调、无线网络、热水壶、雨具、药箱等设备设施一应俱全。为了让驿站看起来更加温馨,党员干部们还添置了许多小盆栽,让广大户外工作者走进驿站就像回到家一样。

位于赤坎老街区内的一个驿站,甚至来观光旅游的外地游客都喜欢到这里咨询路线、如厕歇脚、应急充电等。为了也让游客有更好的观光体验,赤坎环卫处还安排了党员干部进行轮流值守,随时回应游客们的需求,解答难题,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

“湛江人热情好客,真的很好!”一名来自上海的游客在下雨天收到值守干部递过来的雨伞后感慨地说。群众的认可让党员干部们更加坚定初心,要持续用周到、暖心的服务彰显出首善之区的人文关怀。

听民意解民忧,架牢党群“连心桥”

“我们在下雨天工作时打伞很不方便,驿站里是不是可以配备一些一次性雨衣?”最近,一位环卫阿姨向调顺驿站的工作人员表达了她的建议。收到工人建议后,赤坎环卫处便进行了集体商议,并决定申请资金购置一批雨衣,方便户外劳动者在雨天应急使用。

近年来,赤坎环卫处党总支部致力于把驿站打造成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汇聚民情民意的重要载体,户外工作者通过驿站表达诉求、化解纠纷、协调利益,党员干部则可借此机会摸清民情,汇聚民智,了解民意,从而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增强履职本领。

党员干部在值守期间,还专门选择户外工作者进来吃饭、歇脚的高峰时段,与他们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近况以及“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把群众的“大事”“小事”做好、做实。

此外,重要节日等也是环卫处通过驿站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时间节点。党员干部常以节日为契机,与群众一同制作美食、畅玩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话匣子打开,大家的心也贴得更近了。

当该党总支部在与工人的一次交谈中了解到,有3名环卫工人的生活困难,支部党员们便迅速开展调研了解,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协助完善帮扶申请所需资料,成功为他们申请到每人5000元的帮扶资金。

“小驿站”凝聚共建共治“大力量”

垃圾分类是紧贴民生的小事,也是系统复杂的大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为了让群众对垃圾分类有更深刻的认识,赤坎环卫处党总支部深入拓展驿站的宣传功能,立足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快递员等群体活动范围广,活动灵活性高的优势,不定期地开展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垃圾分类知识问答等活动,让广大户外劳动者、游客休息的同时学习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走出驿站,这些户外劳动者们就是我们的‘宣传员’,他们既是垃圾分类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垃圾分类的传播者。”赤坎环卫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小驿站”凝聚“大力量”,赤坎环卫处正以驿站为纽带,把户外劳动者这一庞大群体充分调动起来,激发服务活力,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去,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据介绍,为了让群众对垃圾分类有更深刻的认识,赤坎区环卫处下一步将计划在驿站内设置宣传栏,把垃圾分类常识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呈现出来,让广大户外工作者、游客休息的同时可以学习到相关知识,并逐渐养成良好习惯,以个人的自觉行动汇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