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吴川市人民法院开展“送法进校园”法治课堂活动,以“对校园欺凌说不”为主题,为兰石镇六庄小学的同学们送上一堂精彩、生动的法治教育课,增强未成年人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据4月12日《湛江晚报》)
吴川市人民法院开展“送法进校园”法治课堂活动,在同学们的心中播下了法治种子,增强在校学生的法治观念,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依法治校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中,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时有所闻,个别青少年甚至参与破坏社会秩序的群体性事件,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影响恶劣,社会反响很大。这说明,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是一个紧迫课题。因此,送法治进校园,让青少年接受法治教育,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精神,有利于他们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在一定意义上说,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成效关系依法治国的走向、深度和持久性。当然,让法治精神滋养青少年成长,一方面从注重法律知识传授向注重法治精神培育转变。因为法治教育本质上是法治信仰的通识教育、养成教育,在法律知识普及的基础上,更要传递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
同样,面向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应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青少年学生是学习主体,法治教育要走出说教式、灌输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和观察思考。法治教育更要体现平等公正、协商民主、理性思辨等法治理念,从“身边事、眼前人”讲起,寓教于乐、晓理于行,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产生思想的共鸣,进而成为行动的自觉。
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正在各地有序开展、稳步推进。但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青少年法治教育仍流于形式,总体上成效不高。因此,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法治教育,需要政府、司法部门和学校共同努力,改进教学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积极配合,营造良好氛围。还要认识到,青少年法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法律知识的讲解灌输上,而应同时传递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使青少年学生不限于学习和记忆法律条文、概念,而明白法律“是什么”“为什么”,并关注法律规范承载的价值理念。此外,要使青少年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必须具有自觉的规则意识、一定的权利意识,养成现代社会健全人格。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