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流沙港海域,湛江首个海上养殖平台“海威1号”投入使用。
(相关资料图)
深海上,海洋牧场加速推进行深致远;
陆地上,创新中心建设和人才培养如火如荼;
“云端”上,数字创新应用日新月异。
当前,我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深度融合为引领实现动力变革,正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成果振奋人心。
“海威1号”投放养殖的黑鳘鱼。
海上养殖平台“海威1号”正在作业。
首个智能化深远海养殖平台投产——
按下牧海深耕“加速键”
在雷州流沙港7海里外的海面上,洋流平缓,日照充足,深远海养殖平台“海威1号”屹立不动,不远处上百个圆形的深水网箱排列有序,运送饲料的小船正往返其间。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离不开养殖装备支撑。去年4月,我市第一个机械化、智能化深远海养殖平台“海威1号”投入使用,代表着本地海水养殖产业结构升级的开始,推动我市水产养殖业向深远海发展。
“海威1号”解决了传统养殖模式抗风浪能力差的缺点,可将现有近海养殖区域扩展到深远海;通过机械化手段,提高养殖效率,增大养殖产量;设有自动监测先进功能,平台实时影像、海水水质监测情况所有数据可通过“电信通讯卡”无线传输到养殖户手机终端上,只要下载一个客户端APP,就能轻松掌握整个平台的所有监测情况,实现“一机在手,一目了然”的智慧养殖模式。
当前,我市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积极构建大型海上“蓝色粮仓”,唱响海上牧歌。如何深耕海洋牧场?湛江瞄准装备转型升级,大力推动智慧渔业发展。
1月16日,湛江湾实验室智慧渔业研究中心揭牌,渔业大数据中心启动建设,并与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吉林大学林君院士团队在智慧渔业领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湛江湾实验室制定了“三步走”计划:一是组建团队,二是构建全省渔业大数据中心,三是组建产业联盟,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传统养殖业的现代化升级,用大数据为产业赋能。
据了解,该团队面向深远海智能养殖产业技术的需求,开展深远海智能渔业科研与产业化推广工作的新型研究中心,主要解决岸海一体数据通信、工业化精益养殖作业设备的关键技术、深海养殖智能辅助决策、解决养殖数据增值等问题。
此外,湛江经纬实业有限公司正与湛江湾实验室合作,探索雷州湾集群式智慧渔业养殖工程建设,通过海洋装备技术与生态养殖技术的深度融合,进行深远海集群式智慧养殖工程建设的系统规划;湛江湾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强强合作,研制的3万方半潜桁架式深远海养殖平台“海威2号”有望在本月完工。
首个智能化深远海养殖平台投产,首个智慧渔业研究中心揭牌,首个3万立方米半潜桁架式深远海养殖平台即将落地……我市“挺进深蓝”的脚步愈发强劲有力。
工作人员向“海威1号”海上养殖平台投放鱼苗。
建设中的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研发基地一期工程。
首个院士工作站进驻——
组建项目攻关“排头兵”
引进一位院士、带来一支创新团队、引领一个产业发展、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能大力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2021年10月,林君与湛江湾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成立林君院士工作站,实现湛江院士工作站入驻“零的突破”。
经过近一年半建设,林君院士工作站团队成功申请省自然资源厅重点项目《海洋可控震源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2022年11月通过阶段成果评审。此外,两项企业横向课题《南海西部油田随钻分析决策支持》及《涠洲11-6油田多井综合研究》也成功落地。
林君表示,后续工作中将进一步强化与湛江湾实验室及广东海洋大学的合作深度,为南海油气探测、智慧油田建设、海底矿产资源探测、海防与地质灾害应急预警、深海智慧渔业等研究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助力推动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服务好湛江地方经济发展。
今年1月,我市又完成了一次与院士的“双向奔赴”。海威集团获批建立林浩然院士工作站,这是我市第二个、在企第一个院士工作站。
林浩然是鱼类生理学家和鱼类养殖学家,中国鱼类生理学和生殖内分泌学研究的倡导者之一,近十多年他指导研究团队和企业合作,有力地促进华南地区石斑鱼、罗非鱼和中国大鲵等养殖产业的发展。
海威集团董事长刘定透露,未来院士工作站将依托我市丰富的海洋资源,将养殖鱼类高多样性种质资源保护与固定、遗传育种核心资源库构建、海水鱼优良种质创制等方面作为重点攻关方向,助力科研成果转化。
除了重视邀请院士进驻,我市还积极引育博士和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将其作为推进人才强市建设重要内容。近3年,全市入选国家和省、市级各类人才支持项目博士和博士后人才近500人;全市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等平台40家,每年新引进培养博士和博士后人才200人以上。随着越来越多的院士专家进驻湛江,我市的创新力量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更有含金量。
俯瞰建设中的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研发基地一期工程。
首个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创新应用——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当“海威1号”的工作人员通过手机远程监控鱼群状态、水温、水质时,廉江华强电器生产线上,互联网总控中心的大屏幕显示着每条生产线的生产数据、订单完成度,宝钢自主研发的巡检机器人正顶着50摄氏度的高温24小时“盯梢”钢卷生产……数字化浪潮正以席卷之势改变我市各行各业。
去年9月,我市率先推出全省首个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创新应用的数据产品——“全联进贸通”在广州数据交易所登记上线。
通过紧密连接金融机构和水产企业,为银行搭建风险模型、水产企业开展金融业务提供数据支撑,“全联进贸通”能缩短银行贷款审批时间,解决部分水产行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贷款过程中企业无须提供抵质押等增信措施,银行利用数据产品实现对该公司的授信分析,将其纯信用贷款额300万元提升50%至450万,审批放款时限缩短50%。”中国工商银行湛江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全联进贸通”的上线,意味着湛江的数字化建设成果不仅体现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也体现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既落子于产业数字化,也着手布局数字产业化。
近年来,我市根据产业特点,按照“一园一策”“一企一策”“一行一策”“一链一策”的思路,起草编制湛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及若干政策措施。目前已成功打造钢铁、石化、小家电等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建成湛江工业互联网(小家电)行业云平台,推动羽绒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跨行业应用,建成农产品追溯体系;全市4A、3A级旅游景区全部实现网上预约功能,湖光岩等景区实现线上语音导游、VR全景网上浏览等功能。
同时,我市正加快规划建设“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以“粤西数谷”为产业发展载体,致力引进和培育信息化龙头企业,提升全市软件和信息化服务支撑和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全市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