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着力推进“四个打造” 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2022-04-24 10:41:46 来源:深圳特区报

提要

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粤港澳大湾区可以率先探索出推动“统一大市场”的有益经验,以高端要素集聚推动大湾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需要着力推进“四个打造”,即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体系先行区、打造全球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孵化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打造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全区。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提出,鼓励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结合与对接区,是国家全面承载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运行过程,衔接供给需求体系、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平台。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开放的制度环境、完备的产业体系、良好的创新土壤、成熟的资本市场,将使其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佳纽带。

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粤港澳大湾区可以率先探索出推动“统一大市场”的有益经验,以高端要素集聚推动大湾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要率先实现“立足内需,畅通循环”,促进国内经济资源以高效、公平、精密的方式“向心集聚”,以开放、共享、合作、互惠的模式“向外辐射”,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等目标的达成,粤港澳大湾区需要着力推进“四个打造”,即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体系先行区、打造全球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孵化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打造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全区。

1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体系先行区

过去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依赖外循环较多,这种外向型经济结构的存在,意味着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是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工作主线。围绕这个工作主线,短期要重点关注量的平衡,思考大量外向产能如何转入国内大循环;中长期要重点关注质的提升,依靠高品质的供给占领市场、实现良性循环。打造双循环市场体系先行区要在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为重点,畅通产业循环。对优势产业集群进行充分梳理,构建以我主的产业链;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寻找关键技术和环节的缺失和瓶颈,推动各市重点做好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环节以及高端环节的项目招引;注重培养“链主”企业,发挥“头雁效应”,做好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延链工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自主可控性和产业供给多样性。

二是以优化提升现代流通体系为着力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强现代流通体系顶层设计,从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财政政策等角度,高度重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融合,更新监管体制、监管标准与手段;稳步推进国内国际联通大枢纽建设,加强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数字技术提升城市间尤其是面向港澳的物流运输效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现代物流企业;重点支持与5G相结合的新零售、新物流等新业态优先发展,积极推动存量商业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打造广州、深圳两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聚集全球资源要素与大湾区市场对接;加大电商平台建设力度,鼓励跨境电商发展;支持外销产品转内销,强化内外贸融合发展。

三是抢抓RCEP新红利,着眼于与其他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相衔接。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靠近东盟10国的地理优势,加大宣介力度,积极争取各缔约方资本和优质项目进入中国第一站放在大湾区,其所属公司的中国总部甚至亚太总部设在广州、深圳,尤其是加大对东盟10国的分拨集散业务和营销网络建设,继续提升出口竞争力。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长江经济带开发、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海南自贸港等国家战略,在国内大循环中,重点是推动泛珠三角合作区建设,抓住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区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有利时机,提高交通通达和市场对接效率,构建一个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的巨型扇面经济区。

2

打造全球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孵化区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新发展格局,关键是要推进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当前“卡脖子”问题本质上是科技人才匮乏,围绕产业链进行“补链”和“强链”本质上也是人才链的“补链”和“强链”,只有人才链与产业链实现广泛匹配、精准匹配、动态匹配,才能有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规避因盲目投资造成的重大决策失误。因此,打造全球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孵化区,高水平引领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尽快抢占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尤为重要。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球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孵化区可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突出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持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对人才战略进行系统性规划,形成分类科学、层级清晰、有机衔接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形成“塔尖集聚顶尖人才、塔身集聚骨干人才、塔基集聚创新人才”的金字塔式人才引育体系,形成“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政策体系。

二是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积极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打造与世界级创新湾区定位相适应的科创平台。依托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战略科技力量,统筹国内国际两方面人才资源,组建国际级科研团队,多方共建世界级创新区;利用好湾区狭长的海岸线资源,布局一些世界级的研发机构总部,为世界一流人才和团队提供一流事业平台。

三是营造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人才环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精准服务、深度服务、优质服务。持续建设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制定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和标准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指标与测度方法体系;打造一批顶尖赛事品牌,以赛引才、以赛选才,继续办好“金博奖全球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大赛”“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等有影响力的赛事,定期举办“大湾区科学论坛”等全球科学盛会,扩大国际影响力,汇聚全球创新创业人才;强化以人为本的综合服务保障,提升人才事业支撑和生活品质,塑造一流的宜居乐业人才生态,激发创新型人才的创作热情,从而建成世界级创新团队的向往之地。

3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

与全国一样,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至关重要,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商环境的优越与否。粤港澳大湾区的营商环境建设起点较高,目标也更高远,承担的使命亦非同寻常。它不只是要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更是代表国家更好参与全球产业竞争和国际化治理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水平、法治水平、国际化水平等方面,都需要全面对标国际先进水准,持续优化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示范区可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充分利用粤港澳区域法治协作优势,建立营商环境法治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营商环境法律规范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司法保障体系,发展营商环境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使优化营商环境与法治更好地结合。

二是加强同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营造更加自由便利的国际化营商环境。紧紧抓住“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推进粤港澳三地商事制度衔接、职业资格互认和标准对接;加快“数字湾区”建设,持续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高水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口岸枢纽,探索搭建全球报关系统,提升多边同步通关效率,降低国际贸易综合服务成本。

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秩序规范。加快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机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范围内集聚和配置各类资源要素能力,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的最佳首选地。

4

打造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全区

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形成,离不开全面、优质、安全的金融服务。打造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全区,使科技创新融资、绿色债券发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海外投资布局供应链在安全区内实现高效便捷的资金利用与管理尤为必要。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全区可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金融机构要瞄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基建、高科技、大消费、城镇化”等关键领域。抢抓粤港澳金融市场联通、居民财富增长等机遇,加快研判重点地区的发展前景,以都市圈建设为契机,加快集聚机构、产品、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加快推动金融科技重大项目落地,加快打造综合化、全功能的金融集团;以服务新型城镇化和大消费市场为抓手,加快推动形成协同经营模式;加强与地方政府深度对接,瞄准大消费市场和年轻客群,加快普惠金融和“大零售”战略实施。

二是创新金融互联互通机制,促进粤港澳资金互通。建设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平台,积极推动港澳私募、风投基金到前海、南沙、横琴设立分公司,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外商投资权益保护工作机制,保障外商投资权益。探索进一步降低跨境融资门槛,将融资范围扩大至粤港澳范围内所有企业及银行。

三是在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力推广运用物联网、区块链、跨境第三方支付等科技手段促进监管合作。建立粤港澳金融监管试验区,设立联合协调机构,推动湾区内跨境金融服务的监管标准趋同,及时通报和共享金融风险信息,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合作,创新搭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监管信息系统,构建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提高风险精准识别和实时预警能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建立和完善大湾区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体系。

四是建立健全多元化金融纠纷调解机制,探索线上调解等新模式,提升金融审判与金融仲裁的专业化水平。推动形成统一完善的金融法治体系。主动对接国际金融标准,探索包容审慎、富有弹性的金融创新试错容错机制,进一步发挥金融标准在打造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全区中的作用。(邹新月 矫萍)

关键词: 四个打造 粤港澳大湾区 新发展格局 国内经济资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