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拓宽无人机应用场景!无人机表演屡破世界纪录

2022-03-31 09:59:27 来源:深圳商报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全球亿万观众从转播画面中看到深圳高巨创新的无人机编队划过鹏城夜空——2022架无人机在深圳上空缓缓起飞,于天幕中拼出“冰墩墩”“雪容融”,令人过目不忘。从春晚到冬奥,高巨创新的无人机表演逐步在盛大庆典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硬菜”。仅用8年的潜心发展,这家深圳企业已跃身为全球领先的室内外无人机编队系统供应商。

挣扎转型:

从手机模型到无人机

起初,高巨创新是一家传统的生产制造企业,主要业务是手机模型制造。随着智能机的普及,消费者购买手机的习惯随之发生变化。高巨创新总经理李晨亮感慨:“以前顾客会先到实体店看模型机,感受硬件上的外观和手感,再决定是否体验真机;智能机时代到来后,消费者更注重手机的功能体验,更多门店决定直接让顾客上手真机。”预见到手机模型将逐渐退出市场,高巨创新团队开始积极寻求转型,对新业务领域的期待是最好能做10年、20年甚至100年……就这样,无人机进入了团队的视野。

身为传统制造企业,高巨创新认为应发挥自身生产制造优势,打造多轴智能飞行器生产制造工厂,为各大品牌提供配套服务,补全行业拼图。于是高巨创新成立了专业团队,从开发自己的无人机产品开始稳扎稳打,摸索无人机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培力生产团队,完善生产链条。

2013年,深圳出台《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3- 2020年)》,将无人机产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重点支持。随后,深圳无人机产业发展迅猛,涌现出一大批知名企业。彼时,众多无人机厂商都专注于前端研发,后端的生产制造成了无人机编队市场普遍欠缺的地方。高巨创新依托于模具精度、工艺深度,生产制造组装等工业基础,组建了囊括产品研发、模具制造、加工处理以及产品组装团队的专业化无人机生产制造基地。

但当时,市场竞争节奏快超出了李晨亮的预期。高巨创新的生产链初具规模时,无人机市场从百家争鸣变成了一家独大,巨头大疆占据消费级无人机大部分零售市场,从低端到高端实现全系列产品化。高巨创新面临生存难题。成本比不上对方量产优势,销售又做不到对方给予渠道商的让利,企业发展步履维艰,应当何去何从?

展翅翱翔:

进入无人机小众领域

面对转型遇到的第一道难题,李晨亮仍耐心地寻觅着无人机行业的新突破口。

2017年高巨创新开始了无人机编队表演这一小众领域的尝试。与航摄无人机不同的是,表演用无人机都有一个自己的编程,里面包含了GPS定位和所悬挂灯光的闪烁程序,列队表演时,统一由一台电脑进行后台控制。无人机表演与传统的烟花秀相比,没有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和安全隐患,“这是一个能替代烟花的表演,安全环保而且可定制性高。”新颖的形式很快受到欢迎,陆续收到来自政府、电视台、品牌商的订单,给企业带来了不少营收。

据了解,无人机编队表演对研发技术要求较高,创意设计、编舞软件制作、软件模拟、导入飞行设备、实地飞行测试……各环节都离不开创意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此外,编队规模越大,对定位系统、飞控系统和服务器的要求就越高。为此,高巨创新的无人机采用双频RTK定位技术,飞行精度达厘米级。电子围栏、模拟飞行、应急处置、物理防护等安全机制也确保了表演的安全。

2021年5月,高巨创新在深圳龙岗进行了一场无人机演出,打破了4项吉尼斯世界纪录:5164架最多无人机同时飞行,5184架最大的由无人机形成的光源影像,26分26秒最长时间由无人机表演的动画,88个同组无人机连续组成最多的队形。“近年来无人机表演领域的各项纪录都是在中美企业之间易主,美国是英特尔,中国有我们高巨创新。”李晨亮自信地说。

突破局限:

拓宽无人机应用场景

2018年底,高巨创新调整业务形态,将无人机销售给代理商,由他们去全国各地接表演订单。演出带来的曝光,让企业的无人机生产制造链条被更多人看到,这也带动了工厂的生产。李晨亮透露,高巨创新2021年的营业额同比增长了30%。

近年来,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高巨创新的无人机编队表演走向海外市场,已经在十几个国家进行了演出。“向各国传达中国的科技文化,这也是中国科技力量向世界展示的有力方式。”李晨亮笃定地说。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农林牧业、灾害救援、城市安防、物流运输、视觉表演、青少年教育……无人机的市场已达到千亿级别。李晨亮坦言:“无人机表演不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我们仍在不断对接各类需求,把高巨创新制造的无人机,送往更多领域。”(记者 范宏韬)

关键词: 拓宽无人机 应用场景 无人机表演 屡破世界纪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