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座千年名山“邂逅”传世名画,会产生怎样的绝妙反应?
前段时间,有段关于绍兴会稽山的视频很火。雨后的会稽山烟霭飘渺、层峦耸翠,宛若水墨长卷。眼见着这美景的神韵,令人瞬间想到了《富春山居图》,一时间甚至产生了错觉,不知是画中有山,还是山成了画。
唐人贺知章曾感慨,“稽山罢雾郁嵯峨”。看来,古人与今人的审美意趣,在这一刻达成了共鸣。
(相关资料图)
会稽山并不高耸巍峨,但自古以来就很“出圈”,在名山大川中有着很高的“江湖地位”。那么,它的独特地位是怎么形成的?会稽山又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呢?
一
华夏文明5000年以来,会稽山一直是中华名山,声名赫赫。
《吕氏春秋》《淮南子》中,将会稽山与泰山、王屋、太华等并称为“九大名山”,并将其列于首位;《周礼》记载,华夏九州均有镇山,在东南部的扬州,“其山镇曰会稽”。
从秦到清,历代王朝均有祭祀名山大川的礼制,对象一般为“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二十四史中可常见记载。而会稽山就是“五镇”中的南镇。
区区一山,为何能跨越岁月长河而声名长青呢?
这先要从会稽山的名字说起。很多人是从会稽山才知道“会”原来还有另一个读音:kuài。这背后的典故,与大禹有关。
会稽山本名茅山。《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会诸侯江南”,在茅山表彰天下诸侯的治水之功,会聚在一起计算功劳。自此,茅山更名为“会计山”,并逐渐演变成“会稽山”。
会稽山是大禹的幸运地。据传,禹接到治水任务后,苦寻治水之计。后来在会稽山寻得一部“金简之书”,从中得知山河体势,于是疏导百川,完成了治水功业。
作为华夏第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君,大禹封禅、娶亲、计功都发生在会稽山,去世后也安葬于此。这使会稽山成为夏朝主要活动地之一,几千年间留下大量传说故事和古迹遗存。
古代帝王对会稽山一直青睐有加。
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交通极不便利的时代,车马劳顿、不远千里,从咸阳东巡至越地,“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
当时的丞相李斯立下“会稽刻石”。作为最早的书法家,李斯的小篆横平竖直、威严雄奇,此立石与“泰山刻石”并称。秦国还将“会稽”二字命为郡名,这是绍兴曾拥有的名字之一。
再说后来,唐玄宗时,为五岳封王、五镇封公,封会稽山为永兴公。到宋代,级别又有提高,宋真宗将五镇封王,会稽山成了永济王。元朝还觉得不过瘾,又进一步加封,会稽山成为昭德顺应王。至明清两朝,会稽山祭祀逐步推至巅峰,康熙、乾隆祖孙二人先后到绍兴参与祭祀。
我们今天所说的“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在古时早已有迹可循。
会稽山大禹陵景区 图源:视觉中国
二
泰山之美在于气势巍峨,华山之美在于险峻奇绝,黄山之美在于秀丽瑰奇,那会稽山之美,就在于山水相映、钟灵毓秀。
“会稽有佳山水”,是世人对此地偏爱有加的原因之一。比如,明代刘伯温就说,“语东南山水之美者,莫不曰会稽”。
在横亘在浙东大地上一百余公里、起起伏伏的会稽山脉中,宛委山、秦望山、香炉峰苍莽雄峙,古鉴湖、若耶溪、小舜江水清如镜,四时山景皆有无限风光,令人应接不暇。
如果古代就有小红书、抖音,那么会稽山一定是久负盛名的打卡胜地。
春来打卡宛委山,是女生的最爱。春风拂过,山上樱花、桃花、梨花次第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风吹花落,漫山遍野晶莹梦幻。
会稽山樱花林
夏日打卡点当属若耶溪。古人打卡往往留下诗句,南朝王籍泛舟溪上,在心旷神怡中偶闻天籁,写下“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成为若耶溪最好的广告。千年过去,若耶溪漾漾清波与平阳寺晨钟暮鼓依旧彼此鸣和。
金秋与丹桂最是相配,宜家人相伴打卡大香林。这里生长着全国最大的古桂花群,树木娉婷,十字形的花瓣似碎星点点、缀于空中,围坐树下饮茶谈天,不知不觉中,秋的气息已顺着呼吸深入心底。
冬季可行至东白山,这是爱情圣地,有纪念牛郎织女的风俗。隆冬时分,主峰东白山上,雪压青松,红梅簇簇,情侣相携牵手,同淋雪、共白头,人山相映。
难怪“美商”极高的东晋文人顾恺之,游历会稽山回来后,给出了“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这样的评价。记载在《世说新语》的这句话,不仅催生出四个成语,也道尽了会稽山之美。
景如画,可游可赏,物奇美,可品可享,会稽山可算得上物华天宝、地杰人灵。
千年香榧林
三
当人们说“会稽有佳山水”时,其后必会跟上一句,“名士多居之”。自古以来的人文鼎盛,是会稽山奠定名山地位的又一要素。
千年来,会稽山引得多少人心驰神往。当了解了这一点,也就能理解,为何当年孟浩然在游历浙江山水时忍不住激情发问:“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当然,爱会稽的不止孟浩然。历史上有三次著名的“衣冠南渡”,其中“永嘉南渡”和“靖康南渡”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便是会稽山所在的越州。
自晋唐起,会稽山就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在这山川映发之地,470余位诗人留下了3000多首咏赞诗作。
历史上最著名的盛会之一——兰亭雅集,就发生在会稽山阴之兰亭。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间,王羲之办了一场盛大的文化派对,42位名士挥洒风流,留下传诵百世的《兰亭集序》。
会稽山云海
虽然《兰亭集序》下落成谜,但兰亭遗风仍让人魂牵梦绕。“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苏东坡如是说。
文脉相传,唐代王勃效仿兰亭雅集,先后两次在云门修禊,重现雅事,写下《修楔云门献之山亭序》,“良谈吐玉,长江与斜汉争流;清歌绕梁,白云将红尘并落”,与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梦幻联动。
可以说,来此踏歌而行的诗人文人,既因向往作为人文圣地的会稽山而来,而他们本身,也为会稽山的人文底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笔。
会稽山的故事,还有很多。王阳明的名号就出自会稽山“阳明洞天”,他在此筑室悟道、开坛讲学,这里是他立德立功立言这一“开挂”人生的起始地。
还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南镇观花”。一日,王阳明与友人同游会稽山,恰逢草木开花,朋友问:“你说心外无物,这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跟我的心有何关系?”王阳明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岩中花树,与心同开;千年名山,与人同在。
阴阳昏晓见证悠长历史,草木鱼鸟承载动人故事。从宏盛祭祀到山水诗歌,从佛道胜地到书画心学,数不尽的人文风流和华藻辞章,萦绕回荡在会稽山间,穿越数千载时光,仍熠熠生辉。
正值春来日暖,江南莺飞草长。千年会稽山正舒展开秀丽容颜,各位朋友何不来踏踏青,一领曼妙风光呢?
来源:浙江宣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