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首批杭州企业乘坐当地组织的外贸包机,赴印尼开展商务和展会活动。 黄慧 摄
中新网杭州12月7日电(记者 奚金燕)这两天,继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以后,浙江又一次放出了“大招”,将通过包机、拼机、航班等模式组织1万家企业赴境外参与经贸活动,“火”上了热搜。有网友说,善于“闯”的浙江又一次“抢”在了前面。
为何是浙江先行?记者观察来看,一方面是“经验在前”。浙江是外贸大省,有义乌小商品城、柯桥轻纺城、永康五金城等诸多外向度高的专业市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自疫情发生以来,面对外商入境不便的现实难题,善于创新的浙江借助互联网推动“云采洽”,许多市场经营户实现了由“面对面”到“屏到屏”的转变,“稳”住了一大波老客户。
然而毕竟是隔着千山万水,要开拓新客户还是需要依靠面对面交流。于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浙江多地商务部门密集组织“商务包机”,帮助企业赴海外开拓新市场。
例如今年7月10日,浙江首架商务包机从宁波飞往布达佩斯。宁波联邦昌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孙崇龙就借着这趟快车,在12天的时间里,跟团分赴欧洲多个国家,马不停蹄地参加展会、拜访客户、考察工厂,最终与匈牙利肉类出口商签署了5年进口意向订购金2亿美元的合同。
再比如今年8月,杭州推出“展会+包机”新模式,将赴印尼的外贸包机与“海外杭州”自办综合展会结合,也就是说乘坐包机的杭州企业可以直接参加中国(印尼)贸易博览会,精准开拓海外客户。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一次次摸索,一次次尝试,也让浙江越来越有了底气。
为加强制度保障,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还专门印发了《关于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十条措施》,其中提出组织实施商务包机,推动增加定期航班航线和班次,加强对商务包机和定期航班的政策支持。于是乎,也就有了此次的“热搜”。
从历史维度来看,浙江这一波“神操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这是“基因使然”。
浙江是外贸大省。改革开放40多年的风吹雨打,让浙江对海外市场有着天然的敏感度。
这从义乌市场就可以看出端倪,从取暖神器畅销欧美到卡塔尔世界杯周边商品七成“义乌造”,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浙江人总能抓住一波又一波商机实现“突围”。
然而浙江人并非天生会做生意。改革开放之前的浙江,因“山多地少”,煤、铁等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常被人们说成是“资源小省”。
许多浙江人“穷则思变”,白手起家,凭借着敢闯敢干的“四千精神”,逐渐形成一支全国人数较多、分布较广、影响颇大的企业家队伍。
对于很多浙江人而言,财富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某种程度而言,也正是如此,让浙江有着更强的“危机感”,不等不靠,先闯先试,为其他兄弟省市“闯”出一条新路来。
在记者看来,浙江此番抢先出海,更多的是“因时制宜”。
从疫情之初率先上线“健康码”到有序组织复工复产,再到如今宣布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浙江坚持“人民至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下好抗疫“一盘棋”。
每一次调整,都是循客观规律而动,在多目标平衡中寻求最优解,此次包机出海又何尝不是?
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副院长、浙大城市学院经济系主任朱建安看来,十二月是西方国家圣诞季,原本是外贸成交的淡季,但是浙江商务部门的行动释放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我们要夺回失去的时间、抢回流失的订单;更充分体现了浙江敢闯、政府敢为、企业敢干的活力。
今年以来,面对乌克兰危机、房地产市场下行等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承压前行,以市场立省、以外贸知名的浙江焉能安然?如今,浙江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表明,思路决定出路,信心比黄金重要。(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