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新野县詹岗村曾流传着“詹岗村,泥土亲,又粘又黏又崴脚,红薯疙瘩来填肚,腰包扁瘪难存活”的民谚。如今,一条条宽敞明亮的水泥大道把村里贯穿的四通八达,一栋栋农家小洋楼掩映在绿树荫下,脱毒红薯摇身变成“金条条”,金香“南瓜”成了鼓起群众腰包的“金蛋蛋”,家庭农场、冷库、农家乐成为群众增收的“聚宝盆”。群众都说:这些变化得益于村里的“兵”支书詹鑫!
(詹鑫与老支书在查看村民住房)
36岁的詹鑫,2006年12月入伍,在空军地导部队某部服役,连续多年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 优秀士官。2019年
因政治过硬素质优良被选拔参加国庆60周年大阅兵,2021年6月因病退休返乡,从保家卫国的“战场”,转换到建设家乡的另一个“战场”,为国家继续作出贡献。
退休之后,他牢记军人“为战而生”的使命,退伍不退志,退役不褪色。充分发挥军人敢打硬仗、敢于攻坚、敢于吃苦敢于奉献、的精神,主动请缨向组织申请,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职务。任职之后,他用心解开“千千结”,用脚丈量“服务路”,用手奏响“富民曲”,主动投入到乡村振兴的这个“新战场”,描绘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群众富裕、宜居乐业的“新画卷”,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军休干部的“报国情”。
倾听群众鼓与呼 实事办到心坎上
詹岗村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施庵镇境内西南部。明代,詹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住在岗上而得名。全村地势东高西低,土壤主要为粘土,辖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635户,2498人。
(召开群众代表大会)
在詹鑫回村之前,詹岗村是县里确定的“软弱涣散”村,群众依靠种植传统作物,收入低下,经济发展滞后,村里道路破损狭窄,乱堆乱放现象严重,群众颇有怨言。回村后他多次召开县乡人大代表会、党员大会,多次深入到人大代表、党员代表和群众家里,深入到田间地头,与他们坦诚交谈,拉家常,话发展,用一颗诚心打动他们。通过半年多的时间,他全面掌握了村里情况,找到制约发展的瓶颈,找准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村里以前有80余亩的集体土地,由于以前的村委卖人情、不公正,导致村里集体土地被部少数人无偿种植。他召集本村的县乡人大代表,通过“四议两公开”的办法,邀请镇人大代表、镇司法部门对现有的土地进行重新丈量确认,重新进行公开竞包,并最终以每亩地600元的价格进行承包,并进行公示和公证,仅此一项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余元。群众说:“这个兵支书,敢碰硬,处事真公道,以后日子有盼头啦!”
(焕然一新的村内道路)
他召集县乡人大代表组成“诸葛团”,及时搜集群众关注的热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村内主干道破损、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严重的情况,他先后多方筹措资金20余万,整修主干道1000多米,将道路两旁的柴堆杂草进行了彻底清理,两旁铺上了彩砖,种植上一万多棵生机勃勃的北海黄杨。他看到村里的排水沟不畅通,涝不能排、旱不能浇,组织车辆和人力将村里村外的2000多米排水沟进行清理,告别了“肠梗阻”。同年又争取资金5万余元,对老村部进行了改造,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中心、党建室、阅览室,极大改善了办公条件,方便群众前来办事。今年5月份,根据群众的需求,又将阮岗自然村、孙庄自然村、田庄自然村的900余米进村主干道进行了整修。通过不懈的努力,詹岗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抱怨声少了,开心的笑声多了。
(詹鑫在修路现场监督施工质量)
咬定发展不放松 产业兴旺助增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富民强村的主旋律后,詹鑫暗自下定决心——带领詹岗村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怎样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他带领村“两委”成员,依托丰富的红薯资源,积极鼓励村民发展红薯粉条加工产业,不断拓宽销售渠道,走出一条专业化、规模化的红薯粉条加工之路,带动当地及周边群众增收,让红薯粉条变身成为致富的“金条条”。他把村里掌握传统红薯粉条加工工艺的村民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并在村西建起了占地7亩的粉条加工厂,发展壮大粉条加工业,同时把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招聘到厂里工作,增加他们的收入。全村红薯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经过深加工后,通过电商平台向外地和周边销售粉条8万余斤,亩效益在4000多元。
(收获后的脱毒红薯)
詹岗村六组村民刘洪涛承包了100余亩土地,每年种植红薯60多亩。他依托“跃先家庭农场”,将红薯加工成粉条进行销售,家庭收入在20余万元,腰包鼓起来了,洋楼也盖起来了,全家干劲越来越足。
产业兴,百姓富。他们按照示范引领的办法,成立了詹岗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组织40余户头脑精明的群众参加金香南瓜种植技术,发展金香南瓜500余亩。合作社负责对种植户进行种植技术、防病、种植、管理等“保姆式”的服务,并通过电商、经纪人联络等方式,将这些农产品销售到山东等地,种植效益亩均在2000元以上。
该村三组村民詹恩,妻子患上尿毒症,当时还有三个孩子,家庭生活困难。他在为该户办理公益岗和享受到相关救助政策后,帮助詹恩成立建筑队,并种植金香南瓜20余亩,年收入在8万余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让秸秆变成“软黄金”)
詹鑫回村任支书的第二个月,看到秋收后产生的大量秸秆乱堆在田间,阻塞了排水沟,污染了环境,便筹措资金投资100万元购置了两台打捆机,无偿为周边群众提供秸秆打捆服务,并将这些秸秆销售到甘肃等地的养殖场和襄阳的火电厂,为群众降低了生产成本。他还建起了4000多平米的“聚友家庭农场”,以赊销“天宇8号”酒粮种子,然后回收的方式,扶持群众发展酒粮2000余亩。回收价格比传统小麦高0.6-0.8元,种植户亩产量1200斤以上,亩效益在2700元以上。
2022年秋,争取到乡村振兴扶贫项目220万元,在村西建起占地500多平米的冷库,实行对外承包,储存起蔬菜、粉条、豌豆角、洋葱等农副产品。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7万余元。
星光闪耀富民路 描绘振兴新画卷
作为一名村支部,詹鑫深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书更是一份责任”。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他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让星光照耀富民路,全面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以法治村换平安。平安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他回村后,建起了“数字乡村”职能监控中心,每天有村组干部轮流值班,并和公安部门联网,将全村人的社会治安纳入常态化管理。
(詹鑫深入帮扶的群众家中)
他发挥网格员的作用,分包到片到户,问题能发现得了,处置的好,全村无一起刑事案件。对几起上访案件开展“警访司”三级调解,化解了多年的“千千结”。他们通过村微信群、发放宣传单开展防电诈宣传,群众的法治和防范意识逐步高,全村实现“零上访、零案件、零事故”。文明创建吹新风。全村开展文明户、小康户、法治户和好公婆、好媳妇的评选活动,开展“抵制天价彩礼婚”、“厚养薄葬新孝道”等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三组的詹玲,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奶奶,她用吸管喂流食,成为方圆群众学习的孝道典型。全村讲文明树新风蔚为成风。生态宜居画卷新。全村开展了坑塘治理、村容村貌整治、见空绿化、建设口袋小广场、小花园等活动,全村被绿色掩映,生态宜居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明创建深入人心)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军休士官,下一步,他将瞄准产业兴旺、群众富裕、乡风文明的目标,继续扩大特色产业种植面积,拉长产业链条,增加群众收入。积极争取项目,规划建设村民文体活动中心,不断增加集体收入,为群众创造更多福祉。
“詹岗村,泥土亲,能种红薯和南瓜,粉条粉丝销的俏,南瓜变成金蛋蛋,路边彩砖加黄杨,乡风文明人人赞。”如今,詹岗村又有新的传唱。(供稿:张九鼎 惠晓阳)
关键词: 兵支书的报国情---记新野县军休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