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快讯:发掘整理研究传承雷州文化

2022-08-02 16:02:51 来源:湛江晚报

“我早已把湛江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把文化传承视为己任。今后我会继续进一步研究推广、传承弘扬底蕴深厚的湛江地方历史文化。”


(相关资料图)

7月31日,记者对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海洋大学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粤西府县旧志丛书”编委会执行主任蔡平进行采访,听他讲述与湛江的情缘。

蔡平教授在工作中。

谈爱书

个人藏书已近4万册

蔡平从小与书结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书之人。

蔡平的父亲是上世纪5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母亲是小学语文教师。他自幼便喜欢翻看父母的藏书,虽然当时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但逐渐培养起了对书本的一种特殊兴趣。读大学期间,他受《古代文学》《文学概论》课程的影响,对古书典籍产生了浓厚兴趣。

“当时大学校园有一家书店,规模很小,但我这个专业的好书很多。每逢课间,我总是利用那10分钟休息时间跑到小书店翻书,遇到爱不释手的,便从家里寄来的每月15元生活费中挤出一点钱来买书,到毕业时居然买了100多本专业书。”蔡平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徐州煤炭工业学校工作,因一次意外,他省吃俭用买下的那些专业书几乎化为灰烬,他为此心疼了好久。

2005年到广东海洋大学工作时,蔡平通过集装箱托运的方式,把自己在上海和在徐州家里的藏书运到湛江。来湛后,蔡平又在网上购买了大量古代文学、中国史、文献学、岭南文化等各方面的专业书,现在,他的藏书已近4万册。在广东高校教师中,能有如此庞大数量的个人藏书是不多见的。他说:“这些年我能够在岭南文化,特别是在湛江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上取得一定成绩,是与我长期的资料准备分不开的。人文学科的科研工作,离不开丰富的文献资料。没有这些,一切研究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谈湛江

一见钟情一见如故

蔡平来自辽东半岛的大连,不知不觉间,他到湛江工作生活已经17年了。

蔡平至今仍记得自己初来湛江那一天,便是去霞山观海长廊。他回忆道:“上午近11点,正是涨潮的时候,湛蓝的海水没过了刚栽种不久的红树林幼苗,鱼儿在清亮的海水中嬉游,麻斜海湾像宽阔的绸带,蜿蜒向北延伸。我一下子就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了,内心暗暗作出了决定——就选湛江了!后来,我放弃了接下来对其他城市和大学的考察,把自己随身带着的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开出的毕业生就业协议,欣然交到了海大人事部门。”

蔡平笑着说:“我对湛江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湛江有美丽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是一座让人来了就舍不得离开的城市。来湛江工作和生活,对我来说,就好像回家一样。”

谈研究

发掘整理研究传承雷州文化

2018年初,蔡平通过调研并查阅大量文献,将当今传世的湛江、茂名两市地方旧志书目整理出来,并制定了整理条例。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13位从事文献学、古代文学、历史语言学等学科研究的研究人员按照先雷州府部后高州府部的顺序,分头展开整理工作。整理稿初步完成后,由蔡平审稿,然后提交出版社。这套旧志整理成果定名为“粤西府县旧志丛书”,分别由凤凰出版社和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年10月,蔡平参加了在广州召开的“地方文献保护与整理出版研讨会”,在会上作了关于“粤西府县旧志丛书整理与出版”的主题发言,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赞许。

方志文献整理与研究,对整理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求整理者既具备基本的文献学知识,又具备一定的文献阅读和理解能力,对方志中所涉及的百科知识都要有必备的基础知识。蔡平一面承担着旧志整理和研究的工作,一面还要负责给所有整理者整理出的书稿进行审稿,如果不是对旧志古籍高度热爱,很难坚持下来。

“我们应该对此投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地方旧志整理变成一件大众关心并认可的事。”蔡平表示,整理地方旧志是一件泽被后世的事情,对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都是功德无量的,“雷州文化作为历史底蕴最深厚、发展脉络清晰,影响也最为深远、最具代表性的湛江本土文化,发掘它、整理它、研究它、传承它,是每一个湛江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广东海洋大学 古代文学 可以说是

热门推荐